以太坊于2015年7月30日正式推出,标志着区块链技术进入智能合约时代,为去中心化应用奠定了基石。

以太坊的概念最早由维塔利克·布特林在2013年提出,他创建一个超越比特币货币功能的通用平台,支持复杂程序逻辑和智能合约,这一愿景迅速吸引了全球开发者社群的关注。经过初步白皮书发布和社群讨论,以太坊在2014年通过预售活动筹集资金,为非营利组织ETHDEV的成立铺平道路,确保开发工作正式化和持续化,这一阶段强化了以太坊的技术可行性和社群基础。

开发过程中,以太坊团队进行了多轮测试网验证,包括Olympic测试网,邀请社群检测网络极限并提升安全性,这些努力确保了平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三方安全审查和漏洞奖励项目进一步优化了核心组件如以太坊虚拟机,为正式启动扫清了障碍,使以太坊从一个概念演变为可落地的创新。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Frontier网络启动,矿工和开发者开始加入网络,标志着其从测试阶段迈入实时运行,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首次在公开区块链上部署。

启动后,以太坊经历了多个升级阶段,如Homestead和Metropolis,持续增强安全性和效率,并逐步向权益证明机制过渡。这些迭代不仅解决了早期网络的局限性,还引入了经济模型改革,减少交易费用波动,提高网络可持续性,推动了去中心化金融和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以太坊的创新核心在于智能合约和以太坊虚拟机,它们允许代码自动执行,赋能开发者构建不受单一实体控制的分布式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互联网架构。
